第184章 来自渤泥的示警(1 / 2)
在亚庇逗留三日,我登上座舰,同黄氏一族辞别。
渤泥小军阀黄氏,购买12磅炮两门,8磅炮六门,火绳枪60条。
我的承诺,保证他们后续弹药所需,并留驻一伍老兵为教官,帮助黄氏训练火器营。
在亚庇,黄氏赠送瀛王府一块地皮用来设立商栈,营建码头。
虽然没有签订契约,但实际上同黄氏已经是准同盟关系,亚庇将受瀛王军保护。
而通过几日交往,我也对黄氏一族的家底有了大概了解。
原本,黄仁勋的父亲在渤泥国位列六大臣之一,位高权重,只可惜在王位争夺中占错了队,老头被迫自缢,黄仁勋接盘,但黄氏在渤泥国都已经无法立足,只好退归封地。
即便这样,新王也还是对黄氏怀有重重戒心。
这又涉及到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宗教同人种。
据黄仁勋所说,渤泥王室的开创者是天竺人,起初信奉佛教,再后来同一支大食人结合,渐渐改为信奉大食教。自黄氏先祖起,渤泥王室又开始同黄氏联姻。
也就是说,渤泥王室是三个人种的混血,而至于婆罗洲真正的土著,则是贱民,是奴隶。
现如今渤泥国以大食教为国教,佛教早已绝迹,仍旧保有本族风俗且信奉祖先的大明裔自然会被孤立打压。
另一个问题则是经济,渤泥的经济命脉其实是握在如林福祥,黄氏这样的华商手里的。
黄氏失去权柄,并不仅仅代表一家的荣辱,更可能影响的,是整个华商群体。
能力太突出,也不一定是好事,遭人记恨。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出现是他们的运气,也是我的机会。
正当我思考着如何同渤泥国王谈判时,一艘船拦住了我的舰队。
闽商林福祥,他又回来了。
而此时,舰队距离渤泥国都文莱城只剩下一日半的航程。
林福祥登上船,见我时焦急中带着庆幸。
“文莱城不可去也,请殿下速速返回班拓以做应对!”
我问他出了什么变故,林福祥严肃的对我说道。
“马尼拉的红毛夷在文莱城设有商馆,常驻着三十几人,当他们听说班拓战败后,便极力游说渤泥国王,挑拨说我大明军也是渤泥的威胁,要求结盟共同对付殿下,并许诺了诸多好处。
就在五日前,两艘马尼拉商船抵达文莱城,出售给渤泥国王火绳枪100支,火炮十门。现下,双方正打的火热,小人猜测他们或许已经确立了同盟关系,若殿下贸然前去,恐有危险啊。”
不愧是老牌的殖民者啊,这反应速度着实够快的。
“多谢了!若没有你,此行危矣!”
我对着林福祥拱手致谢,“只是你这般前来送信,会不会牵连自身啊?”
“殿下请放心,小人此行并未声张,船里的也都是家族子弟,不需担心消息泄漏。”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就好,注意保护好自己。再有,日后在我面前不可再称‘小人,草民’之类的,你是自己人,何来小人?”
林福祥听我这样说,急忙躬身下拜。
“小人......卑职......福祥谨记殿下教诲,愿为殿下效命!”
我扶他起来,笑着说道。
“随意一些,本王最不喜繁文缛节。”
我叫他落座,询问了他很多文莱城详情。
听完之后,我果断放弃了出使渤泥的打算。
文莱城驻军四千,渤泥海军有各类战舰近百艘,此外还有两艘西班利亚战舰逗留。
这股力量哪里是我这支小小舰队能够对付的,在没有弄清楚两方是否结盟之前,我不能冒这个险,不值得。
我不是关羽,没能力过五关斩六将。
临分别前,我写了一封手书交给林福祥。
“本王名下有一支船队正在从暹罗方向赶往瑞安,也就是班拓。可能会途径文莱海域,烦劳你留意着,见信之后他们自然知晓该怎么做,若没见着,自然最好。”
林福祥接过信件,郑重点头,便急匆匆的走了。
而我也不敢耽搁,舰队掉头,全速驶向瑞安。
当舰队返回瑞安,已是七日之后的事了。
令我欣喜万分的,沈兴率领四艘船已经先我一步到了,而我手中的力量已经膨胀至十九艘船只,各类人员两千三百众。
如果把苏禄军也加进来,则超过三千。
苏禄东王苯苏哈也真是命大,竟然没死,我见他时已经能够正常行走。
这是一份沉重的友谊,56名士兵战死,23名士兵重伤退役,正在营建的瑞安城,将立碑留名,镌刻他们的名。
作为友谊的见证,巴拉望岛通过一纸契约,在名义上成为大明之土。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这座看似庞大的岛屿暂时并不能带来任何财富,相反,还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单单一座瑞安城,初步成形就需要花费近三万两白银。
返回瑞安的第四日,苏禄东王便提出辞行,要返回苏禄国都和乐。
此事正合我意。
几位头头关起门来商议此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