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请爱默生教授(1 / 2)
“有一次为了解决缝纫机转速问题,我们研究室的16个研究员连续工作了整整一个月。”
“那会儿,我几乎觉得自己要被熬傻了。每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如果能够睡4个小时,那简直就是奢侈。”
“即使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脑海中仍然在思考如何优化缝纫机的转速,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回想那些日子,尽管过程十分辛苦,但我与我的团队真正地将工业缝纫机推向了国际先进水平。”
“后来,当岛国的缝纫机企图与我们竞争,我们也能泰然处之。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成就。”
“如果我为爱默生教授配置一支来自国内的研究团队,你觉得他们会像那些欧洲研究员一样,无法适应爱默生教授的工作习惯吗?”
听到孟海生这样说,电话那端的贺真瞬间愣住了。
国内的研究员,为了获取真知和技能,他们几乎可以拼尽一切。
不仅仅是爱默生教授每天6点起床上班,就算是凌晨5点,他们也愿意早起,跟随教授的脚步。
在工作中,他们刚开始可能会跟不上教授的步伐,甚至可能会被教授批评。
但他们不会因为受到一些批评而轻易放弃。
他们会勇敢地迎接挑战,即使爱默生教授已经休息,他们也不会停下,会尽其所能去学习和研究。
贺真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国人对于尖端科技的那份执着和渴望,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描述。
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当他们意识到国内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时,那种心酸是无法言传的。
他们宁愿牺牲休息时间,为了研究而努力工作。
只要能够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科技,哪怕是燃烧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毫不犹豫。
“海生,我希望你为爱默生教授组建一支有决心的研究团队。我相信在他的指导下,不久的将来,你们会在芯片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
孟海生微微点了点头。
现在国内的半导体和芯片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哪怕他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他们生产的也仍然是别人淘汰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零部件。
要想提高国内技术水平,最好的办法便是自主研发。
这些项目在爱默生教授眼里,或许看似非常简单。
但对于国内的科研人员而言,每一个小项目都代表着国内半导体和芯片技术的重要进步。
“我之前已经与国内的一些科研人员取得了联系。暂时能够调来瑞士的人数并不多。前几天我跟蓝佑霖联系过,询问他是否能从墨国招募一些科研人员。”
“按照我最初的设想,爱默生教授的团队至少应该有12人。目前我们只聚集了6人。我本来打算从其他欧洲国家再招募一些人来补充,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似乎行不通。”
一个外国教授带领11个国内研究员,这样的配置让孟海生都感到非常兴奋。
但他不确定爱默生教授是否会接受这样的配置。
孟海生与贺真结束通话后,立即指示张雷深入调查诺亚爱默生的所有经历和日常习惯,特别是是否存在种族歧视的倾向。
这一点将直接决定他们能否合作。
等待的时间总是让人煎熬,孟海生内心担忧诺亚爱默生教授可能存在他难以接受的某种特质。
而张雷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最后才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提交给孟海生。
“爱默生教授有没有种族歧视?或者是对亚裔有偏见?”孟海生来不及翻看资料,直接向张雷询问。
“并没有。爱默生教授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学者,他曾为非洲难民捐款。”
听到这里,孟海生大松一口气。心想:只要没有种族歧视,其他的问题都好解决。
他决定先给爱默生教授发封邮件,询问他近期是否有空闲,他希望面对面地与其讨论半导体和芯片技术。
在邮件中,孟海生坦然地透露了自己的身份。
他要传递给爱默生教授一个信息,希望能招募爱默生教授加入其研究团队。
若爱默生教授对此不感兴趣,他预计对方会在邮件里果断拒绝他。
但孟海生很幸运,爱默生教授回应邀请他周五下午共享下午茶。
孟海生看着邮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心想:看来爱默生教授真的很喜欢下午茶。
孟海生大张旗鼓的在欧洲到处搜罗半导体和芯片领域的专家,这自然也引起了一些大型公司的关注。
记得当年他在欧洲设立机械研究室时,就遭到了部分公司的质疑,他们认为孟海生这样来自技术落后国家的商人,在欧洲成立研究室,也不过是小打小闹,不可能在高端技术领域有所作为。
然而,当孟潭清这位年轻人在计算机领域崭露头角,成功设计了icq这样的即时通讯软件时,大家都被其才华所震惊。
尤其是得知孟潭清是孟海生之子后,孟海生成为欧洲不少人的关注的焦点对象。
孟海生近期成立手机研究室,准备进军通讯行业。那些关注孟海生的企业家因此认为,孟海生打算全力进入欧洲的通讯市场。
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几个月后,孟海生又创办了半导体和芯片研究室。
此举让这些富豪们不禁疑惑,孟海生到底有何打算?
手机技术和半导体技术有很深的交集,完全有可能将两个研究室合并。为何孟海生要分开设立呢?
并且,孟海生在欧洲四处搜寻半导体和芯片的专家,这明显说明他想要在这个领域做更深入的研究。
但半导体和芯片领域是技术繁复的行业,尤其在欧洲,它们被视为高科技领域的代表。孟海生作为一个来自亚洲较为落后国家的商人,真的能在此领域有所建树吗?
因此,一些欧洲的富豪开始怀疑,孟海生可能只是利用“研究室”的名义,来进入欧洲的通讯市场。
不仅如此,很多手机制造商也对孟海生持有强烈的反感态度。
他们都清楚,如果孟海生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内生产手机,并将其销售到欧洲,那对于欧洲的本土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