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各地变化与做事业(2 / 2)
李德惊喜道:“上亿钱?”
这个数字还真超出了他的想象了,他本以为南郡这里是蛮荒之地,没有多少人愿意来。
殷群道:“我等这都算是少的了,三川郡的商贾联合出资3亿钱,他们将会修建50万斤高炉,说是要建设大汉最大的高炉和最大的钢铁厂。”
周昌愕然道:“三亿钱,三川郡的商贾他们真敢投。”
殷群道:“毕竟是洛阳城的商贾,周天子居住之地,他们胆子一直都是很大的,现在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纺织业的利润了。”
春秋战国之时,周天子虽然名不符实,已经成为了牌坊,但洛阳城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一直是天下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商业极其发达,是天下最重要的商业城市,这里的印子钱商甚至敢借钱给已经没落的周天子去打仗,打的还是暴秦,真可谓是一个敢借,一个敢给。后面周天子被暴打了一顿,没钱还债,印子钱商还真敢来讨债,弄了一个债台高筑的成语,这可以说是商家最巅峰的时事迹,这也就是洛阳城的位置太重要了,不然高低整出一个商人自治市。
江植道:“这次博览会有投资意向的高达百亿钱,我等这点根本算不得什么。”
而后他羡慕道:“还是这些重工业好,一个钢铁厂投入就有三亿钱,其他器械厂,不是几百万,就是上千万,我等完全比不过大汉的大郡县。”
李德却淡然道:“不要和那些基础好的郡县去攀比,他们提早发展了十几年,已经在这些行业占据优势了,我等根本比不了,但要发展好我们的优势,安陵堡也可以变得和大汉内地一样富裕。”
“我等不是商贾,在南郡也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做事业,朝廷每年给我们15亿钱,我等主要任务就是开拓,把黔中郡,长沙郡这些地方开拓出来,就足够我们流芳百世的了。”
周昌点头赞同道:“开拓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把这几千里的蛮荒之地变成富饶之地,鱼米之乡,才是我们最大的功绩。”
江植两人表示受教。
而后殷群笑道:“这次来我安陵堡也有豪商,就是和墨家不对付的蒯彻,他和某说,江南的地理条件比大漠更优越,只要开拓出来必定是天府之国,所以他打算把基业立在我们安陵堡,据说他今年就打算向我们这里投入5000万钱。”
周昌有的惊讶道:“5000万钱?只能说不愧是大汉第一富商,果然是有钱。”
倒是李德奇怪道:“他一个燕地人,基业也在雁门,怎么会在我南郡豪掷千万?”
殷群幸灾乐祸道:“秦巨子给蒯彻露底了,而漠北商社的士绅也抛弃了他,估计他觉得北方待不下去了,想躲得我们南方来。”
李德严厉道:“胡言乱语,在我大汉的朗朗乾坤之下,谁敢逼的一个守法商家逃窜。”
殷群马上低头认错道:“下官妄言了。”
大汉历十七年二月十五日,南郡,安陵堡。
蒯彻是最先到来的南郡投资的商贾,对于这个大汉第一富商,李德和周昌非常重视,两人亲自带他游览了一番云梦泽,带领蒯彻游览了湘山,并且说了“湘妃竹”的故事。
李德对这次招商引资非常重要,虽然朝廷对他们屯垦府衙及其重视,一年的投入超过了15亿钱。但随着腾垦队不断的向南方进军,屯垦的人员越来越多,建立的城邑村庄也越来越,花费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远离大汉富裕之地,像驰道,码头建设费用也越来越多,屯垦府衙开支越来越大,开始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需要大汉民间资本的加入。
他希望以蒯彻为榜样,吸引更多的商家在此修建厂房。带动本地的经济。
蒯彻也是博览群书,对于这个故事自然不陌生,但他依旧享受,李德也是大汉的高官之一了,现在接待他不说是低声下气,但也是非常恭敬,这点太难得了,这两年多了,还是第一次有大汉的官员没有把他看成是豚。
蒯彻道:“某想要在长沙郡,黔中郡,购买山地种植果树,和修建茶园,数量还不少,最起码是一万亩,要是荒地能卖,某也想要弄个几万亩,但朝廷却不允许私人拥有太多的土地,某想知道令君能如何保护某的权益。”
周昌咂舌不已,不愧是大汉第一豪商,动不动就是几万亩的土地,要知道开垦荒地的花费可不低,一亩地就要上千钱的成本,要是配套设施建设的好,成本还会继续上升。
李德想了想道:“土地官营是大汉的国策,某改变不了,但土地荒废不让人开垦也是巨大的浪费,某屯垦衙门可以和蒯彻签订50年的租赁契约,只要大汉朝廷还在,蒯君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权益遭受损失,50年后,我屯垦衙门也优先和蒯君签约。”
“50年!”蒯彻虽然内心有三分失落,这终究不是属于自己的土地。但他也知道这是李德最大的权限了,李德要真说这些土地可以买卖,他反而不相信了。
汉帝几乎清洗了全部旧时代的贵族,踩在始皇帝的肩膀上才完成了田地官营,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这条国策,在大汉想要大块的私人土地,唯一的道路就是建立军功,成为大汉的军功贵族,才能在大汉本土有封地。
蒯彻道:“好,李令君如此有诚意,某就和屯垦营合作,租赁山地,建设茶园,果园,以江南的气候,这里可以成为整个大汉最大的水果罐头生产基地和茶叶生产基地。”
大汉历十七年三月五日,三川郡,荥阳县。
张英视察三川郡的地形之后,最后决定把钢铁厂还是建设在荥阳,一条黄河就胜过天下的驰道,钢铁厂需要大量的铁矿,煤矿都需要水运来降低成本。
张英指挥着任鸣他们探查钢铁厂需要的矿产,或者生产钢铁厂需要的机器和建筑材料。而每一项材料的要求都非常高,高到三川郡本地的作坊不能制造,只能去关中或者是陈郡购买。
说句实在话,张元对任鸣这些所谓的大汉豪商有点失望,他们除了赚钱之外,没有一项属于自己独特的技术。
徐凡受后世的影响,习惯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钢铁厂就练钢,机械厂就造机械,纺织厂就纺织布匹,最多是产业链相关的工厂会扩张一些,就像霸上钢铁厂,同样拥有几座煤矿和铁矿,纺织厂也进入染料行业,进行深加工。
但这十几年来,大汉的各个作坊,都是向着做精做强的方向发展,所以钢铁厂才能不断弄出新式高炉,纺织业也能快速完成更新换代,因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高精尖技术,占据市场利润最高的区域。这才是大汉少府工厂对民间作坊碾压的优势。
而三川郡的这些豪商,他们却没有做精做强的想法,而是什要赚钱做什么,像无盐德不但是大汉的纺织作坊主,他手中还有还有生产砖头的窑厂,生产瓷器的窑厂,水泥厂,这几年大汉赚钱的行业,他全部都有参与。
其他三川郡作坊主也是这样,无所不包,每个家族,在内却是竞争对手。
但这样做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家族作坊的摊子很大,只能依靠自己家族的人来做掌柜,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是合格的掌柜,他们的作坊小而不弱,与少府下属的作坊比,那差距就更大了,不但规模不如,他们甚至还没有技术优势。
现在经济效益好的情况下还看不出来,但只要再来一次几年前那样的经济危机,只怕三川郡这些豪商的作坊要倒下去一大片。
张英在深入了解这些三川郡的商贾之后,他才发现的没错,他们才是在做事业,是拉着整个大汉向大同世界前进,而三川郡的商贾那就真是在赚钱,格局上远远不如少府下属的作坊。
不过三川郡的商贾也是歪打正着了,要是他们的钢铁厂建立好,完成了产业升级,说不定这钢铁厂反而成三川郡这些商贾以后的立业根基。
(本章完)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