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章 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和对人(2 / 2)

加入书签

当然有像鲁舒这样紧张,期待命运改变的贫穷考生,也有豪强贵族的子弟,他们坐在马车上,有着仆役帮忙他们笔墨纸砚和书籍,对这场科举他们也没有发现在心上。

没别的原因,考题太简单了,他们都得到了上次科举考试题目的,发现上面的题目对他们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几乎就不存在考不上的问题。

而且即便考不上,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一个田吏而已,连百石俸禄都不到,他们根本不屑于这种小吏,要不是家族上的族老压着他们要考,很多人都不愿意出现。

陈郡城墙上,徐帆带着周章,张良,叶腾等人观看着走出来的考生。

虽然虽然在江陵城称王,但主要是因为江陵城是楚国故都,有特殊政治意义,徐凡却不是以江陵为都城。毕竟江陵城还是太偏僻了,而汉国还要攻伐秦国,陈郡是更加合适的都城,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在这个时代,最适合做都城的还是咸阳城。

“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考生,这看上去怕有上千人。”徐凡有点惊讶的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

周章苦笑道:“孔鲋统计了要科举的士子,一共有2133名士子报名,我们却只能招募200,大概是十分之一的名额,不知道多少人要落榜了,而且孔鲋还有一个担心的地方,考题如此简单,要是大部分人都通过了怎么办?”

毕竟只是招募田吏,考试的难度并不算大,谁也没有想到200名田吏的名额居然吸引到2000士子过来。

“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徐凡一直让是想要让士兵多点文化,当初义军的监军不但是要监督军队的纪律,参加军队的管理,还要想办法教士兵读文识字,但就这一点一直做不到,原因也很简单,到处都缺有文化的士子,各郡县都抢疯了,军中就更难抢了。

那些监军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的,但是想教导士兵就更加难了。当初他把难度定的这么低,就是怕招不满人,结果现在冒出一堆士子徐凡都震惊了。

张良道:“我军连克秦国四郡。歼灭十万秦军,能给秦国带来如此大的损失,当年也就是六国合纵联军才能做到了。现在天下人都不认为秦军能打的过大汉,大汉的政权稳定了,自然有人就想要投靠我,属下查看过士子的来源,其中有一半是从泗水郡和砀郡过来的,甚至还有少部分三川郡士子,所以才有如此浩大声势。”

秦末真可以说是风云激荡的时代,30年河东,30年河西都赶不到上这段时间的变化,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还差不多。

三个月前天下的士子对徐凡还爱搭不理,并不认为当时义军政权能抗多久,三个月之后徐凡吞并四郡,歼灭10万秦军,汉国的地域也膨胀到占据了整个楚国的精华地盘,即便是在战国时期,也是一个强国的样子,再也没有人怀疑汉国的强大了,但徐凡却顿时让他们高攀不起的汉王了。

徐凡笑道:“这是好事啊,只要他们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就全部录取,不够田吏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只要他们愿意加入军中,也可以先军训,再做屯监军。还可以进入作坊做管事,进入学校教老师,我一直就想在整个陈郡普及教育,两年下来也勉强只建设了几十所小学,只招了几千义军子弟当小学生,还不是因为一直缺老师,这批成绩差一点的,可以留下来当老师,这样一来的话,陈郡的义务教育也算是普及开来了。”

因为缺乏人才徐凡很多想要做的事情一直没有做成功过,想全面在军中普及教育,但因为监军的文化都不合格,自然很难普及开。还有他想要一些有文化的技工,普及教育都是因为缺乏人才只能小范围的普及。现在多了这么多的士子,只要他们考核过关完全可以成为夫子来教导小孩启蒙。

叶腾吃惊道:“大王,养士比养兵还要费钱,我汉国可养不起这么多的士子。”

叶腾在徐凡身边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对徐凡有点了解了,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主公,很少责骂人,可能出身草莽,可以很平等的对待四周的人,即便是气愤也能忍住自己的怒火。对比始皇帝和当年的六国大王,徐凡这个汉王可谓仁慈之极。

但却经常做出语不惊死人不休之事,像上次说什么把兵役和土地结合在一起,他甚至都能听出这个汉王想要以公田全面取代私田的想法。

当时真把他吓死了,这是连始皇帝都做不到,也不敢做的事情,他当时以为徐凡称王之后就狂妄了,甚至后悔投靠徐凡,好在周章及时劝阻住徐凡,同时警告他们不能把这个事情泄露出去,才暂时阻止了汉王疯狂的想法。

而现在汉王又想普及教育,我的好汉王,真以为养士那么容易,信陵君这些人各个位高权重有一国做支撑,但也只能养3000士。你这汉王却想养3万,30万。

这真是~~~心怀天下呀!

周章却已经开始免疫徐凡这种行为了,毕竟他们两人刚刚认识的时候,徐凡就是用这套语不惊死人不休的方法弄的他吐血。

他只是淡然道:“义军现在要扩建30万,钱粮都用在扩军身上了,根本没有钱来聘请如此多的夫子教导学生。”

周章现在终于学会了如何和徐凡相处了,只要汉王给你画大饼,谈理想,你就给他谈现实,把他拉回来。

徐凡却笑道:“普及教育说难很难,但说容易却也很容易,准备一个校舍花不了多少钱,然后招几个老师就能给孩子启蒙,这样花费算不算太高。”

即便在乡村,只要有夫子愿意去教导小孩,汉国可以给老师100亩的职田,每年可以收获上百石粮食,足够当夫子的俸禄,再给学校留500亩的学田维持学校啊的日常开支,小孩子没有钱的就有沙盘来当笔墨纸砚,书本没有条件就不卖,尽量节省钱财,不需要以养士的标准,只让他们读书识字,不至于做一个睁眼瞎而已,这样只要有600亩田地粮食的产能,足够能养得活一个村里所有夫子和学生完成启蒙教育。”

在这个人均30亩土地的年代,普及教育不是这个时代不能做到的事情,而是愿不愿意做到的事情,很显然这个时代的朝廷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但徐凡却愿意做。

徐凡这番话让周章,张良和叶腾吃惊的看着他,要真按照徐凡这种方法弄,教育还真花不了几个钱。

但张良却小声道:“大王想没想过,如此多的人成为了士子,大汉却没有这么多位置安排,到时候怎么办?”

张良毕竟是顶级贵族,他明白读书人不是越多越好的,读了书的人,有了见识是,不会安心耕作的,现在的天下需要的大量的农民和工匠,而不是大量的读书人,徐凡越是制造读书人,越是给汉国制造矛盾,一个不安分的读书人制造的麻烦,可比十个百个乃至千个农民大多了。

徐凡笑道:“为什么读书之后就要当官,做其他事情不可以,读书之后让开慧,这就是最好的农夫和工匠,你看农家,墨家这些人,他们有学问,有见识,同样是天下最好的农夫和工匠。”

想要要启动工业化,需要的人才会比封建时代多几十倍乃至几百倍,他还期待着带领10万小学生开启第一次工业化浪潮。

张良摇头道:“但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呀。”

徐凡笑道:“要是天下人都读书了,那么天下人就都不是读书人了,而是一个个读过书的农夫,工匠,商贾。”

徐凡的时代,九年义务义务教育普及,甚至连高中大学都开始普及了,但却没有多少会觉得文人阶层,甚至因为了解的越多,对所谓的文人阶层越是厌恶,什么公知大v粉饰太平,他们的名声早就臭了。

陈郡校场。

孔鲋对所有准备考试的士子道:“进入考场只允许带笔墨纸砚,其他的东西交给士兵看管,今日考两场,每场半个时辰,尔等现在做好准备,进入考场之后不能外出,否则成绩作废。”

考生听到孔鲋的话,先把自己的书籍交给士兵,而后只带笔墨纸砚进入考场。

这次科举的规模虽然大,但模式是和当初吴军他们一样,语文的难度不大,只有数学的难度稍微偏一点,考试的时间也不长,只有半个时辰就靠外了,两场考试只花了半天时间。

而后这些学子纷纷离场,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而这场科举阅卷也非常简单,首先是看文章,只要语句通顺,表明这个人读了书,即便有点错字也可以过关,不过每错一个字要扣一分,而后就是100道数学题,每道题目1分,因为有正确答案,改卷的人,非常快的改完了这些试卷。

徐凡来到阅卷的地方,他看着孔鲋问道:“有多少人合格?”

孔鲋苦笑道:“从现在来看合格的士子超过了千人,只有很少的不合格人。”

两张卷子都是百分制,六十分就算是及格,写文章的卷子大片是100分的,真正拉开差距的反而是数学。

孔鲋是担心那些明明合格了,却不能录取的士子,从鲁舒身上他了解有很多贫穷的士子,冒着极大风险才来的陈郡的,他们要是失败了,一生都有可能被摧毁。

徐凡道:“只要合格了就留下来,我汉国还极其缺乏人才,怎么能把人才往外推,看看他们愿不愿意留在汉国成为老师,或者训练之后成为监军,公输家族的机械厂,墨家的炼铁厂也缺乏人才,只要他们愿意去这些地方,都可以留下来。”

孔鲋喜道:“大王真是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臣先替这些考试的士子谢过大王了。”

三天之后,200名考上的士子名单公布,他们将接受周章的调遣,去南郡,南阳郡,九江郡,衡山郡去均田。

而落榜的士子也公布了他们的名单和分数,这是想要告诉他们,你们不是不合格,只是他们的分数比你们优秀。

鲁舒呆呆的望着露布上自己的大名,2133民考生当中,他不算差,考了441名,但这个名次对他毫无意义,不能成为田吏,他就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这个时候高台上的人大叫道:“没有成为田吏的士子也不用失望,你们既然合格了,我大汉就会有安排,稍后你们可以去丞相府,接受丞相的调遣。”

峰回路转,鲁舒喜极而涕了,他可以留在汉国了。

均订上2700多,只差一点可以上精品,求各位读者的支持,能订阅的就尽量订阅。你们的支持是本人写作的动力。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