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王之涣的《登灌雀楼》何以是唐诗"五绝"之首?(1 /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就是大唐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曾得到女皇武则天的高度评价,后世誉之为唐诗
"五绝
"之首,从而广为流传,名垂千古。现小学语文课本亦收录其中,经小朋友们争相诵读而家喻户晓,影响深远。
这首登楼诗,可见其无出其右的震撼之力。据考,唐宋无数诗家曾争相模仿,欲一比高下。如
"诗圣
"杜甫的《望岳》,位列
"唐宋八大家
"的王安石、苏轼分别创作的《登飞来峰》、《题西林壁》等,都是模仿其意的经典名篇,但均屈居其下,未能超越。
由此而言,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确是唐诗的精品、
"五绝
"压轴之作。那,我们不妨细细品读,看看这首古诗究竟何以荣登
"五绝
"榜首?
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39岁时即兴而作的五言绝句。那时,刚好他辞去衡水主簿的职务回山西老家绛州,悠游到蒲州(今山西蒲县)登上鹳雀楼时,看到太阳依傍着中条山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的壮观景色,便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很自然地表达了
"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还得再登上一层楼
"的浅显道理。
全诗仅二十个字,没有生僻字出现,用语也不深奥,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厉害的是,就是这看似普通的四句诗,却是平中见奇,推出的道理虽然浅显,但提炼得无缝对接,很有画面感。
前两句写景,描绘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一览夕阳西下黄河入海的磅礴气势与壮丽景象,是那样的雄大与厚重,给人
"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
"之感。
后两句写意,出人意料地笔锋一转,将所见之景、所见之势与生活中的哲理巧妙地连接起来:要想看得更远,就得
"更上层楼
",站得更高才行。
全诗通过流畅的语言,表达很明白的意思。直抒胸臆却又将意境显得十分浑厚深远,似有意犹未尽之感,又给人没有设限的无尽想象。
难怪有诗家为之高度评赞,说这首诗
"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写出了画面之外的东西
",让人回味无穷。
二、两两对仗,注重押韵
此外,《登鹳雀楼》这首短诗的亮点,还在于兼备两个鲜明的特色。
一是手法上两两对仗,这在《唐诗三百首》所收录的36首五言绝句中,是唯一的一首。一般而言,唐诗
"五绝
"并不要求对仗,能有一联对仗就很好了。然,这首诗却是最顶格的要求:
一、二句用的是非常严格的
"正对
"。
"白日
"对
"黄河
",
"依
"对
"入
",
"山
"对
"海
",
"尽
"对
"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