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射击演练(1 / 2)
赵构对于众人的错愕表情丝毫不觉得意外,他的保密工作做的还是很到位的。
莫说长期戍边的众将,除了参与训练的亲卫,京城里头也没人知道。
他走到岳飞等人身旁,指着训练场另一头的大土堆说道:“看见没?等下你们每人三箭,射那靶子。”
岳飞等人顺着赵构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一帮亲卫营的士兵扛着木制的靶子正往土堆前插呢,足足有五十个靶子。
这靶子与以前用的环形靶不同,看那形状象是人的上半身,中间靶心处是白色的实心圈儿,外面是绿色打底加一圈圈的环形白线。
饶是诸人都是箭术高手,视力绝佳,也看得不怎么清楚。
这是赵构按照大学军训时用的胸环靶标准制作的,专门为了火药枪射击训练所用。
“看是看见了,不太清楚,这么远,怕是得有三百步,根本无法保证准确度。”
岳飞老老实实地答道,他对于距离的判断精准无比。
张宪、张伯奋等人也尽皆摇头。
平射的话,弓箭的有效射程不过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一百五十步之外准头就要差了不少。
想射三百步左右的目标,必须得抛射才能勉强射这么远。
但抛射的射击精度根本无法保证,就算射中了靶子那也是蒙的。
“没关系,射射看。”赵构鼓励道。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会印象深刻。
赵构发话,岳飞等人自然遵从。
他们接过亲卫营士兵递过的制式弓箭,拉了拉弓弦,试下力道,便各自选好对应的靶子,举起弓箭斜斜指向天空。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赵构从一侧看去,发现他们仰射的角度基本一样,不禁暗赞道:不愧都是用箭高手,距离感和仰射角度都一样出色!
“砰砰砰~”,一阵弓弦声响,一蓬铁箭射向天空,划出一道道弧线,飞向远处的胸环靶。
根本不需要报靶,在场诸人都能看的见,差不多有一半的箭都没上靶。
说实话,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实战中,抛射不过是依靠数量优势有效杀伤敌军,延缓对方的攻势。
箭支一飞出去,落点根本就无法把握,也无人顾及。
这一轮抛射能有一半左右上靶,充分说明这些名将确是有真本事的。
“好,再来第二箭!”赵构喊道,话一出口便感觉一阵风从左侧吹来,带来一股清凉。
岳飞等人也都深知风向和风力对射箭的影响,因而虽然举起了强弓,却迟迟没有放箭。
宗泽在一旁提醒道:“两军对阵之时,可没有这么多时间!”
这话很好懂,在场诸将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岂能不知?
不论什么天气,面对敌军的冲锋时,只有几息的时间,根本没机会考虑和等待,只有用最快的速度将箭射出去。
宗泽话音刚落,只听“嗖嗖”声响,诸将几乎同时射出了手中箭。
飞向天空的箭支在风力的影响下,明显可见全都偏离了原先的轨迹。
诸将放下手臂,互相瞅了几眼,摇头苦笑。
因为风力的影响,诸将全部脱靶,一箭未中。
张伯奋笑着自我安慰道:“我等若同射一靶,必定有人能中靶!”
赵构瞥了他一眼,鄙视道:“还要点脸不?一帮军中精英射一个靶子,要不要把靶子拿近点?”
张伯奋以三万兵力横扫吐蕃回来,圣眷正浓,觍着脸回道:“那就不用了,嘿嘿……”
众人对张伯奋很是羡慕,也很佩服。毕竟他征讨吐蕃的战报,大家都看过。
三万兵马,其中一万忠勇军,只在最初的时候折损了不到一千人;两万城防兵中的一万骑兵也只在最初的时候折损了一千余人。
之后的战斗全都是以优势兵力碾压,基本上就是零损伤。因为,吐蕃各部归顺的士兵都将近两万了,在熟悉的地盘上,以吐蕃兵打吐蕃兵,不但战损极小,还打出了气势!
归顺的吐蕃兵大多以自己能加入宋军而感到庆幸,跟着宋军一起“大宋、大宋”地喊着口号的时候,竟然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张伯奋不但善于打仗,还善于协调、管理,吐蕃各部的首领。
他不但都允了空头支票,还把他们都带在身边,让他们各自领军随他征战四方,与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向他们描述京城和江南城市的富庶繁华。
以至于有些吐蕃首领赶都赶不走,生怕张伯奋班师回朝的时候不带上自己……
赵构张伯奋也的确是非常满意。
出征的时候给他三万将士,他带回来五万百战精兵。
一大帮吐蕃首领急切地等着随其班师、封个几品的大员,远离那片贫瘠的土地。
若不是暂时没精力管理那么大的地方,赵构真想让张伯奋继续向西、向南打,一直打到西亚,省得后世有些国家没事儿瞎捣蛋。
所以,张伯奋班师回朝后,封云麾将军(从三品)、内卫上将军。
内卫上将军是赵构加设的,相当于后世的武警上将。
这是刘光世和张俊的顶头上司,让他来节制二人,别让他们搞坏了军纪。
闲话少叙,回到正题。
见众位将领全部脱靶之后,赵构笑道:“呵呵,不行了吧,今儿就让你们开开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