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章 发现棉花,初入汉中(1 / 2)

加入书签

魏延从南贤王的回话和反应中,意识到黑山军确实逃到了此地。

但他现在并不想真正灭掉黑山军,只是想以此为筹码,换取一些马匹。

于是,魏延与南贤王交涉,表示只要匈奴交与一定数量的马匹,他便可以不再追究此事。

看着眼前的南阳军,士气高昂、阵容整齐,让南贤王不禁为之心惊。

尤其是魏延这位少年丞相,他的名声早已传遍草原。

人们都知道他有着点石成金的神奇能力,短短几个月,就能将荒芜的南阳变的繁华富足。

作为南匈奴的高层,虽然知道面前的年轻人已经被罢相,但经过一番思虑后,南贤王还是决定与魏延交好。

于是,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最终达成协议:南贤王拿出2000匹战马交给魏延,以此了结黑山军的事情。

同时,魏延还用1000瓶&34;飞天烈&34;酒换来匈奴的4000匹骏马。

有了这6000匹战马,南阳军第一次有了成建制的骑兵。

并且魏延还承诺,以后将以不高于中原地区50的价格给南匈奴出售农具铁器,食盐,粮食等。

考虑到运输成本和损耗,相比现在,这些物资动不动就是中原地区两三倍的价格,这个价格已经是极低了。

时间紧急,在补充了一些牛羊肉给养之后,魏延就领军折向西北,往雍凉(今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而去。

有了6000骑,来回折返着驮人,行军速度快了不少,不几日,就进入了凉州范围。

按照现代的地理地名,魏延是从华北向的内蒙古草原沿着草原,横着穿到甘肃凉州一带,估计已经出了玉门关或到了玉门关附近。

幸好有李信带路,不然估计要在辽阔的草原上迷了路,原来李信被卖为奴前,就是生活在匈奴草原上。

在凉州的一处商路边,发现了几株类似棉花的高大的植株,细看之下,果然是棉花树,魏延不由得大喜过望。

这商路,应该是丝绸之路的一段,说明西亚、南亚的棉花已经传到了这里。

只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人们并不懂得利用棉花,徒留它们在这里成了野树。

凉州再往西去,就到了西域(今新疆),魏延记得现代新疆是棉花的主产地。

于是,魏延命令太史慈领着上百骑,折上几支枝丫,沿着商路往西问询而去,看能否在沿途绿洲居民或商路商人手上,买到一些棉花种子。

这些种子,有多少就买多少,用马或“飞天烈”酒交换。

太史慈领着上百骑,沿途不断问询,两天后,在商路旁边一处很大的绿洲上,发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棉花小树。

最后,太史慈以一瓶“飞天烈”换10麻袋的价格,满满当当的换来了500麻袋的棉花籽。

种子实在太多,为了加快速度,太史慈请来了一个驮马商队帮忙运输。

太史慈出发后,魏延则带着队伍折向陇南汉中方向,找了个向导,一路往阳平关方向而去。

路上,每隔几公里,就留下一人一马,给太史慈回程做路引。

七八天后,当太史慈赶上大部队时候,魏延他们已经快靠近阳平关了。

看着那几百袋马驮着的棉花种子,魏延高兴得快要跳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