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这剑走偏锋的风格有点沈太后真传(2 / 2)
就这水平,都不需要他费劲跟他辩论的,皇上自己都听不进去。
果不其然,小皇帝拧着眉头思考了片刻:“现在太后已经归政于朕,你的意思是让朕把廷考录用的官员全部罢黜掉,恢复各道世家,废除民部、农部和各地的农社,再把朱庸从坟里挖出来供在翰林院,然后天下就会太平无事,是吗?”
孔元举也是个听不出好歹的,硬气的应道:“死者不能复生,您追封谥号就是了。其余皆当恢复旧制。最重要的是要申明大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是汉时董公的原话了。但朕有些不解,廷考的官员都罢黜的话,缺的空儿谁由谁去补缺呢?
农社和农部去年在中原一道便种出了足以养活全国十道人口,若朕废除掉它们,你能否保证今年还能有这个产量。
那世家从仁宗时便圈占土地,私授朝廷官员职位,欺负百姓不能识文断字,便曲解或者隐瞒朝廷法令,将朝廷对百姓的恩义变作他们对百姓的恩义。
朱庸伙同诸道文宗,垄断长安书坊,劫掠良家妇女,阻止不肯依附于他们的举子入长安考试,靠一杆笔胡说八道污人清名。
不与他们同流,圣贤亦要受人唾骂,与他们亲善,禽兽也能谥号文正。就连朕和太后们,不听他们的话也要背上昏暴之名。
难道这也是上天希望看到的?”
小皇帝说到后面,忍不住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他已经被这个口口声声仁义道德的正人君子们戏弄够了。
朱庸也好,孙启、柳天明、杨询也好,各大世家也好,有一个是一个,都不是为了这个国家,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而那些真正的正人君子,像君佐家的叔父们、许师傅、高卿……他们或多或少也有自己的问题,他们也会给自己进谏说他们对有些新政策的疑惑和不满。
但是,他们都肯承认事实且不是瞎子。
而只有瞎子才看不到改革的好处。
孔元举并没被问住,而是继续高昂着头:“皇上可听说过,宁缺毋滥之语?若是缺少官员,那边是教化不兴,可开恩科,也可以提拔乡绅举子,就算是实在没人可用,宁可空着也不能让小吏去做。坏了天下规矩的话,谁还肯苦读圣人之言?
那粮食也是一样,没有灾祸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粮食。本可出七分力达到天下大治,为何偏要去出十分的力?
至于朱庸和世家犯错,连皇上您都会犯错,他们如何不会。不教而诛,谓之虐。皇上您难道看不出来吗?他们谋反逼宫都是被逼无奈啊!”
“一派胡言!”小皇帝愤怒的站了起来,“朕外派官员,若他不称职,便处罚他。却不会因为他不称职,就屠杀他治下的百姓。你的意思是,上天昏庸至此,还不如朕一个十几岁的小娃?”
孔元举张了张嘴,感觉话题有点偏。
若皇帝打死不承认君权天授,他还准备了一整套的春秋,从尧舜禹讲到圣祖爷,非要把现在的天像给对上。
但现在,皇帝在说啥啊?
“朕乃天子,上天便是朕的父亲。天下至亲没有亲过父子的,若朕犯错,上天自然会明示于朕,而不是胡乱施威增加朕的罪过,更不会通过你这种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外人之口。
你如今假借圣人之言,挑拨朕与上天的父子关系;又妖言惑众,企图将世间灾祸全部推在朕和太后们身上。朕我看你不是什么圣人之孙,而是西方圣光教的奸细吧!”
啊,等等,这跟他想的不一样啊!
孔元举眼睛都瞪圆了,手足无措的摇头,但他就是个吃着老老老祖宗红利,养尊处优的读书人。
没当过官,也没有被现实毒打过,在这种紧要关头,完全想不出什么话来补救或是说反驳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 。
那……那武帝听了董公的话,也不是这个反应啊!
萧君佐在旁边暗自想笑,皇上明显是不想跟这人扯下去,才胡乱找个理由想把他撵走。这剑走偏锋的风格多少还是得到了几分沈太后的真传的。
孔元举一没钱二没权三没兵四没脑子五没嘴,就靠一个圣人子孙的buff,实在是连对手都算不上。
小皇帝晦气的摆了摆手:“魏大统领,把这个圣光教的细作拉下去,找个地方关起来。等朕有功夫了,亲自召见东海圣人公的后人。朕就不信,一个把祖宗之言读明白了的都没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