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引爆(1 / 2)
能让新芯加入EUVLLC,对周新来说绝对不亏。
当然选择这个时间点让NePay上市,从经济上出发肯定是血亏,现在危机蔓延,NePay拿不到太好的价格。
要是再拖两年,等到金融危机过去,新芯上市至少是两千亿的估值,加上实质性垄断整个电子支付市场,市值再往上抛个百分之五十,市场也会买账。
现在上市,估计也就一千亿美元左右。
但问题形势比人强,作为弱势方,在和强势方做交易的时候,是一定会亏的。
或多或少会亏。
以时代华纳收购Quora为例,高盛身为时代华纳大股东,一手主导了这笔交易的完成,让周新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看似周新赚的盆满钵满,实际上高盛才是赚的最多的那个,完美从纳斯达克泡沫危机中逃顶成功。
而同样是顶级券商,美林证券就没有逃过千禧年的互联网泡沫,最后整个证券投资部门被打包出售给了贝莱德,损失惨重。
回到这个试点也有差不多十年时间,周新很清楚阿美利肯的套路。
他完全可以不答应亨利提出的条件,他人在华国,阿美利肯没办法用什么私下的手段对付他。
但周新敢肯定,麦道夫的事情一处理完,阿美利肯一定会以垄断为由,强行要求拆分NePay。
所以趁着能换点东西的时候换点东西。
“什么?现在让NePay上市?”彼得·蒂尔表情夸张,无法理解周新做出的决定。
在陆家嘴NePay华国分公司的总部大楼18层,周新面无表情地看着彼得:“是的。
我知道现在不是一个好的时间点,我们没有选择。
麦道夫是一个巨坑,要把所有人都给埋葬进去,亨利让NePay上市提振投资者对阿美利肯资本市场的信心。
我没有办法拒绝。”
虽然周新是决策者,对于这种决定彼得只需要执行,但他还是很坦诚。
彼得·蒂尔点头:“好的,我明白了。
我会照做的,纳斯达克还是纽交所?”
这个问题是在问,NePay上市,是把它看做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还是说一家金融机构。
互联网企业一般在纳斯达克上市,而传统的金融机构们几乎都在纽交所上市。
周新说:“纳斯达克,技术是NePay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键。
你应该意识到了算法的威力,算法和数据结合,能够为几乎所有金融业务提供附加价值。
我们的根基是技术,我把它定义为金融科技,Ftech。
等麦道夫暴雷之后,NePay将会垄断整个资本市场,我们有全球范围内的海量数据。
我们需要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
华国区的NePay和国外的NePay完全隔离开,也是为了避免关键数据被境外掌握。
彼得大致了解了周新未来对NePay的战略发展规划,还是比较保守。
“我认为我们应该两边同时发展,金融科技,很好的概念,我不否认这很有帮助。
数据和算法的结合,无论是在获客、推销、风控上都有着非常优质的结果,而且这些结果还在不断的迭代。
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两条腿走路,不用拘泥于技术上。
老实说NePay不差钱,我们对人员控制的很严格,待遇也只是平均水平,全球范围内借助金融数据,我们的成本其实就只有人力和服务器这两块。
自从NePay在全球范围内树立起电子支付的标杆后,我们不太需要在营销上花钱。
所以老实说,我们并不需要上市,NePay不缺钱,是财政部,是亨利,他解决不了现在的局面,想要NePay上市,来帮助他提振全球消费者对阿美利肯资本市场的信心。
需要NePay上市来帮他分散媒体的注意力。
这些不是NePay想要的,我们上市一定可以融到一大笔钱,我觉得我们可以借助这次的金融危机,收购一家银行。
我们可以同时在金融端和科技端,两条腿走路。”
后世支付宝搞了网商银行,微信支付搞了微众银行。
不仅仅华国的电子支付厂商们玩这个游戏,国外的电子支付厂商们也玩。
高丽的Kakao,类似微信的聊天软件,也做电子支付,叫KakaoPay。
说来也有趣,腾讯是kakao的投资方,最多的时候持有13%的股份,而阿里是kakaopay的投资方。
高丽的金融委员会就在2015年的时候推出了《IT·金融融合支援方案》,该方案允许成立高丽特色的互联网银行,并在次年给kakao发了互联网银行牌照。
给了这类互联网银行更宽松的监管标准,包括产银分离原则(原高丽标准里,非金融机构的产业资本不能持有4%以上的银行股份)、最低资本金从一千亿韩元降低到了五百亿等等。
包括霓虹也一样,因为NePay进入霓虹市场更早,高丽因为地域保护原则不让NePay进,霓虹的NePay早在去年就成立了数字银行,专注于提供和传统银行差异化的产品。
NePayBank上线后,借助711和罗森快速扩张。
但彼得想搞的不是电子支付的那种数字银行,而是想收购传统的大型银行,让NePay成为真正的金融巨鳄。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是潮涨潮落的过程,在每一次潮汐之后,都会有死去的尸体被海浪推向沙滩。
这次风浪格外大,说不定会有巨鲸倒下。”
周新心想:“你还真没说错,这次倒下的银行,有像雷曼兄弟那种投行,有像华盛顿互惠银行的那种商业银行。”
周新不知道的是,未来连硅谷银行都能破产。
“我赞同你的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