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大逆不道(1 / 2)

加入书签

如果是这样,刘文静就是大逆不道啊!

因此,这件事极有可能是裴寂伪造了

据史料记载,李渊看了供词之后,定了个基调:刘文静有谋反的心思。此话一出,朝中大臣纷纷侧目:皇帝这是故意搞事情啊。

当时,满朝文武大臣都不相信刘文静会造李渊的反。礼部尚书李纲,包括主审官萧瑀更是直接表态:刘文静虽然心生不满,但绝不是谋反。遗憾的是,李纲和萧瑀的话语权太轻,并没起多少作用。

李世民得知此事之后,急忙跑到宫中为刘文静求情:“陛下,刘文静是太原起兵的倡议者,按理说,他比裴寂的资质更老,等到夺取长安,他们的地位变得悬殊,刘文静这才心生不满,口出怨言,但并无谋反之心啊。”

时值公元619年,李渊不过占据了关中,洛阳、河南、河北、山东和江南都还在其他枭雄手里,说天下大局已定,完全是胡扯。如果从大局考虑,刘文静的谋略和智慧对李渊有百利而无一害,李渊怎会舍得杀他?更何况,李渊在夺取长安之后,将裴寂和刘文静表彰为“太原元谋功臣”,特意赐给了他们免死金牌。

换句话说,李渊虽然不喜欢刘文静,却也没必要杀他,

纵然想杀他,刘文静还有免死金牌可以保命。然而,李世民的出现让李渊产生了警惕,一个是骁勇善战的秦王,一个是智谋超群,心机深沉的文人,如果他们搅和到一起,岂不是要将李唐天下搞得天翻地覆?

这样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李渊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可能早已经将秦王府和太子府之间的利益关系看透了,也预料到两个儿子会因为皇位继承掀起一场风波,这才提前结束刘文静的性命,遏制秦王府的势力。李世民年轻气盛,爱惜人才,再加上刘文静和他私交甚好,因此上表求情,却在不经意间将刘文静往死亡深渊推了一把。即便如此,李渊还是在犹豫要不要杀刘文静,可就在此时,裴寂的一番话彻底葬送了刘文静所有的生机。

裴寂密奏李渊:“陛下!刘文静的才能和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他,必遗后患啊。”

言外之意,刘文静拥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心胸太过狭隘,如果李渊没有处理好此事,刘文静必定会心生嫉恨,如果他投奔到别处,后果不堪设想。

此言一出,李渊顿时心生杀机。是啊,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说,一

个人的才华真的可有可无,皇帝的承诺也可有可无,唯有铲除所有威胁才是王道。李渊最后力排众议,传下诏书:诛杀刘文静、刘文起兄弟,抄没其家产。

这里有个典故,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匈奴的扛把子给吕后写了一封信,言语中满是讥讽,吕后大为震怒,立即召集将军商议。樊哙当时就放出豪言: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结果引起了同僚的不满,他们觉得汉高祖曾经统领四十万大军尚且打不过匈奴,樊哙用十万就能打赢,这明显是侮辱先皇。

说白了,李建成讽刺李世民把牛皮吹上了天。

李世民极为愤怒,咆哮道:“给我十年时间,我一定能将漠北平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