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审知(1 / 2)

加入书签

天佑二年十一月初,岐王李茂贞与静难节度使杨崇本统领郐、凤、延、泾、郝、秦、陇诸镇之兵共六万人,讨伐朱全忠,以响应淮南之北伐。

出兵后,岐军屯扎于长安东北不远处的美原县,列阵十五营,气势颇盛,关中大震。

汴州。

听到杨崇本和李茂贞起兵的消息后,朱全忠反而松了口气,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谋士敬翔的预料之中。

他立即按照敬翔之前的建议,派驻守同洲的匡国节度使刘知俊与右金吾卫大将军刘鄩二人为将,领兵五千人前往抵御。

命令传达后,朱全忠招来敬翔问道:“敬先生,光凭刘知俊的五千人,能够击败李茂贞吗?”

从兵力对比上看,刘知俊兵力连对方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即便刘知俊骁勇善战,配属给他的梁军也都是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但能不能击败李茂贞和杨崇本他心里面也没底。

本来最开始他的打算是等到李茂贞起兵后,立即率领汴州的十万精锐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关中,一举击溃李茂贞,以震慑其他藩镇;但他没想到的是,敬翔却认为无需调动十万大军,只需派刘知俊一人率领五千精锐就足够对付李茂贞了。

至于驻守汴州的十万大军,一来他们刚刚从淮南撤兵回来,士气低迷,还需要继续休整一段时间;二来除了李茂贞和杨崇本外,李克用和刘仁恭也需要防备。

所以敬翔坚决主张只派刘知俊率领五千人出击,将大军继续留下来准备对付李克用、刘仁恭的挑战或者南下为宿州、颍州两地解围。

在他的坚持下,朱全忠最终还是同意了,但心里却总是有些不踏实。

好在,几天之后,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关中传来:刘知俊不负众望,以五千兵力大破李茂贞、杨崇本的联军。

原来,刘知俊率军抵达美原后,发现联军虽然兵力众多,但战力有限,而且指挥不畅,于是决定采取各个击破战术,以五千之众大破李茂贞、杨崇本六万大军。

这一战杀伤敌军两万余人,俘虏兵士百余,缴获战马三千余匹,李茂贞和杨崇本只身仓慌而逃。

刘知俊趁胜进兵,又接连攻克鄜、延等五州之地,李茂贞、杨崇本这两个关中诸侯从此一蹶不振。

消息传来,朱全忠大喜过望,当即加封刘知俊为检校太傅、中枢平章事。

刘知俊的大获全胜,不仅解除了关中的危局,更重要的是这场大胜极大的震慑住了其他藩镇势力,一时间李克用、刘仁恭等有心起兵响应淮南的藩镇纷纷偃旗息鼓,继续蛰伏下来。

与北方藩镇不同,南方的藩镇因为距离较远的缘故,此时刘知俊击败李茂贞、杨崇本的消息尚未传来,各地流传的还是杨渥一举击败梁军,并且趁机北伐的消息。

相比于北方那些强势藩镇,南方的这些藩镇基本上实力较弱,而且一心割据,野心并不算大。

不过淮南一举击败二十万梁军的消息传来时,还是在南方各藩镇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江西洪州。

躺在病床上的钟传听到淮南大胜的消息后,面色反而很平静。

这个消息其实并没有超出他的预料,朱全忠横行北方,对淮南最近几年的巨大变化根本不了解,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草率出兵南下,遭逢此败就不出意外了。

所以钟传并没有因为淮南的胜利而感到高兴或者失望,他只是平静的招来他的长子钟匡时,对他说着:“孤死之后,你立刻向淮南遣使请求归顺,若是吴王愿意让你继续执掌江西,你就继续留下来;若是吴王招你去广陵,你也要听命行事!”

“总之,淮南势大,你万万不可与之对抗,以免为钟家招来大祸!你妹妹嫁给吴王世子为妻,若是你对其恭瑾些,钟家或许还能保住富贵!为父今日之言,你都记下了吗?”

“父亲之言,孩儿敢不从命?”钟匡时心中一愣,随即泣声应道。

他心里自然不甘心,钟家立足江西二十多年,乃是真正的江西王。

而他和自己的弟弟为了争夺江西的继承权,相互争夺了近十年,直到去年才好不容易最终当上继承人,却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却是这样的。

如果按照钟传吩咐的,他一继位后便立即上表向淮南臣服,那么他这继承人做了又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在他心中自然是不愿如此的,不过,如今他父亲还在,他也不敢不答应,不然说不定钟传立即将他废掉,改立他的弟弟钟延规了。

要知道如今他虽然成了公认的继承人,但钟延规的势力并没有被完全打倒,如今的钟延规依旧是江州刺史,镇守着江西的北大门。

若是钟传对他不满意了,只要一纸命令就能废掉他的继承人身份。

所以钟匡时很明智的选择了答应钟传的吩咐,不过日后钟传死后会如何,那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听到钟匡时答应下来,钟传终于松了口气。

如今执掌淮南的乃是杨渥,是他的女婿;而他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执掌江西近三十年,当年他拥有江西之时,杨行密都不过是个庐州刺史而已。

让他这个即将老死的人去向一个后辈低头顺服,这一点他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的;所以只能希望自己儿子能够明智一点,看清楚形势,不要做逆天之举。

福州。

对于淮南这个南方霸主,王审知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逃避的心态对待的。

王氏一族本来不是福建本地人,而是起家于如今被淮南占领的光州。

二十多年前,天下大乱之时,寿州人王绪起兵占据光州,被当时的蔡州军秦宗权任命为光州刺史,正式成为蔡州军中的一员。

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就是在那个时候投靠了王绪。

后来王绪因为没能按时完成秦宗权给他的军令,害怕秦宗权杀他,于是率领五千蔡州军一路南下,最终进入漳州。

而王绪因为猜忌部将,使得众将人心惶惶,最终被众将推翻,转而推举王潮担任主帅。

此后十多年,王潮以漳州为根基,凭借手中从北方带过来的五千蔡州精兵,逐渐占据了泉州、汀州、建州以及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建王。

八年前,王潮病重,临死前并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也没有传位给自己的二弟王审邽,而是选择了传位给三弟王审知。

王审知则十分谦让的将职权让给二哥王审邽。

王审邽则认为王审知有功,推辞而不接受。王审知于是嗣位,自称福建留后,上表告知朝廷。

这段王家兄弟相互礼让的事迹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如今转眼多年过去,王审邽也同样病死了,只留下他独自执掌福建。

如果说刚开始执掌福建的时候,他心中还有些兴奋的话,那么这么多年下来,他的心中就只剩下惶恐不安了。

这个时代的福州可是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人口稀少,物产也不丰富。

所以以绝对的实力来看,福建的实力比之江西还要弱了很多,更不用说与淮南相比了。

当江西都在为淮南的强大而感到惶恐不安时,王审知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越王钱镠被消灭之后,淮南如今与福建已经接壤了。

好在,让王审知感到安心的是,福建地势偏远,而且多山地,淮南即便想要讨伐他,也很难派出太多的兵力;此外,因为有江西在前面顶着,福建这边感受到的压力还是很小的。

所以王审知一直一来都以这两个理由来安慰自己,不愿正视淮南的威胁,而是一心放在了治理内部,巩固根基上。

他厉行节俭,多行德政,劝课农桑,宽刑薄赋,境内大安;又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与占城、真腊等地多有来往,再加上去年朝廷派人来加封他为琅琊王,更是让他声望大振,深得福建百姓的拥戴。

这些都让他觉得,淮南一时威胁不到他,没必要为此感到担忧。

然而这一次淮南大胜梁军的消息却让他明白,淮南终究是一个他无法逃避的问题,该如何面对是他必须尽快做出的选择。

二十万梁军都被淮南击败了,出兵北伐更是号称三十万大军,这种实力福建如何能抵挡?

即便福建地势偏远,难以派出大军来讨伐,但以淮南军的战斗力来看,即便淮南只派出少量军队,福建也未必能够抵挡住。

更重要的是,听说江西钟传已经卧病不起,或许要不了多久就会病死;他的几个儿子都很懦弱无能,看来江西落入淮南手中也是为时不远了。

到时候失去了江西这个挡箭牌后,福建就会面对更多的压力;若是到了那个时候再来筹谋如何应对淮南,只怕就已经迟了。

想到这,王审知终于下定决心,不管如何先派个使者前往广陵为淮南大败朱全忠道喜,先与淮南取得联系,再徐徐图谋日后。

不久,王审知以长子王延翰为使者出使淮南,传达交好之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