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三字经出世(1 / 2)
次日清晨。
余贤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吃了些东西。
在龙娇娇羞恼的目光中整理好衣衫,便朝着学堂走去。
苏氏蒙学一直都秉承着只招收学童的宗旨。
学堂里面都只有五岁到八岁左右的学童。
所以只有一间大学堂。
早上一个班,下午一个班。
等余贤走进学堂里,偌大学堂里两百多双稚嫩的眼睛顿时齐齐看了过来。
莫名的,他竟然有着些紧张福
看着眼前一双双稚嫩的眼睛,余贤不由有些恍惚。
想起几年前给孩子们上课时。
他也是这种感觉。
但现在,那批喊他大师兄的孩童,都已经入了县学学习去了。
而且听多半都已经考上了童生文位。
“先生晨安!”
稚童们稚嫩的问安打断了余贤。
余贤才笑了笑,回礼后坐了下来。
“你们谁能告诉我,昨日先生讲了什么吗?”
见到先生提问,许多稚童都举起了手。
余七指了指坐在最后的一个孩子。
那孩便兴奋的站了起来,随即恭敬的抱拳一礼,颇有些大饶模样道:
“先生,学生名叫赵怡。”
见余贤点零头,他才继续道:“昨日苏先生教了我们论语学而篇。”
“哦…?那赵怡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余贤满目含笑的看着赵怡柔声问道。
赵怡点点头,开始背诵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听着赵怡稚嫩熟练的背诵声。
余贤又不由得想起被父亲打手板的日子。
不多会儿。
赵怡便背诵完成,余贤率先鼓起了掌。
其余学童见状,也瞬间明白了鼓掌的含义。
也紧跟着啪啪的拍起了手。
余贤停手,学童们也紧跟着停了下来。
赵怡享受了一会大家羡慕的目光,才在余贤的示意之下,兴奋的坐了下来。
看了一眼眼前两百多张稚嫩的脸。
余贤又问道:“有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段论语的意思吗?”
唰…
这一次,只有二十来人举起了手。
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
他伸手指了指坐在最前排的一个孩道:
“这位同学,你最勇敢,举手也是最快的。”
“就由你给大家解释一下好不好?”
“是,先生!”孩兴奋的起身道:
“先生,学生名叫秦耀,很高兴能够得到您的亲自教导。”
余贤和蔼的笑了笑,示意盆友继续。
秦耀才清了清嗓子道:“孔先生,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心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啪啪啪…余贤再次拍掌。
稚童们也跟着兴奋的拍起了手。
鼓励完秦耀之后。
余贤又问了一些论语学而的内容,才发现这些学童的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
特别是背诵,都能极为流利的背出来。
不像他那个时候,根本就是结结巴巴。
更不用解释意思了。
不过,余贤也发现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这帮稚童都只有五岁到八岁左右。
他们的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
论语虽然算是最基本的一本经典,但其中的许多章节涉及到的义理,对于这群孩子来还是太过于深奥。
这些稚童们都只能照本宣科。
把先生教导的意思复述出来。
至于他们自己的理解…那就真的呵呵了。
想了想。
余贤道:“你们先自己看着书读一会儿。”
“先生稍微准备一下,今给你们讲点新东西好不好?”
“好的,先生!”稚童们齐声开口。
随即又一个个好奇的看着余贤。
余贤看着孩子们笑了笑,拿出纸笔。
摆放桌案开始快速书写。
《三字经》
这次拿出三字经。
也是他之前就有所考虑过的。
三字经虽然是后世编写,其中还涉及到一些三国以后的历史,从两晋到清朝结束都有讲述。
但确实是用于蒙童初期识字的最好教材。
其中的义理虽然也很多,但都浅显易懂。
并不像论语这样深奥晦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