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邪魔入世,大隐于京(1 / 2)
宝镜三人在和田耐心等候了几天,始终不见茯苓冒头,才无奈何返回北方。
那么,茯苓又身在何处呢?
在宝镜和云峥烧毁茯苓老巢时,此魔就潜伏在数里之外阴寒潮湿的地底,亲眼目睹宝镜一把火将他多年收集的魂魄烧得干净。能咽下这口气的,肯定不是“灭”,当时茯苓的意识占了上风。
邪魔就没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概念,但茯苓却懂。
茯苓不愿和宝镜几人正面为敌,除非他搞明白几人的来历。邪魔的记忆破碎不堪,有关那场上古大战,大概是邪魔首尝败绩,根本不愿意记起来。邪魔只知道杀杀杀,茯苓人类的思维方式却懂得迂回蛰伏。
灵堂上被污染的原石的确是茯苓作祟,不过他只送去了原石,在宝镜等追究疑凶时,茯苓已北上远遁百里。
对于成千上万的“灯笼”被烧毁,茯苓既痛心,却又仿佛松了口气。
收集魂魄,是为了修复邪魔的记忆。但邪魔的意识占了上风,茯苓作为人类的意识就会被代替……他渴望永生,却不是渴望替别人永生。魂魄没有便没了,正好让他整理思绪,想清楚未来的路。
常年生活在昆仑山,人迹罕至的荒山古庙,茯苓已经久不进红尘俗世。
他刚刚“苏醒”时,也曾在这世间走动,那时炮火连天,到处都是死人,正是魔头喜欢的环境。匆匆几十年过去,华国又安定下来,火车铁轨铺到了西北,轰隆隆的汽笛声,让茯苓好奇。
西北地区生活着游牧民族,茯苓披着斗篷虽然怪异,比起浑身散发着羊骚味儿的牧民,他的打扮能让人勉强接受。他收敛魔气,看上去就是个异常瘦削的中年人,多年学医,茯苓说话慢条斯理,温柔的语调还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这样的茯苓,并不会让人讨厌,斯文有礼,甚至获得了同车厢旅客的好感。
等到查票时茯苓拿不出车票,还有一个中年人替他垫付了车票。
“出门在外,谁没有个难处,大兄弟别不好意思。”
茯苓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
能入魔,茯苓的思维也是被邪魔同化了不少,至少他不会因此而难为情。但“苏醒”后几十年,这个中年旅客,的确是第一个向他表达善意的人类。
茯苓不凭白收人好处,欠人情,会结因果。若是老巢没有覆灭,茯苓为了回报中年人的“一票之恩”,说不定会将他魂魄抽离做成灯笼,长长久久存于世间。
现在没做“灯笼”的心思了,茯苓眼皮一抬:
“你叫什么?”
中年人不好意思,以为对方要还他票钱,再三推辞。
不过旅途漫漫,有了这个契机,中年男人再和茯苓搭话,总不好全不理会。一搭理吧,中年男人却是个话唠,不多时将自己的情况向倒豆子一样全告诉了茯苓。
这人姓夏,是一个铁路工人,也是一个单亲爸爸。
生平最骄傲,就是拉扯大了优秀的女儿:
“大兄弟,那可是京城大学啊!能考进京大,暖暖她不用吃铁路这碗辛苦饭了!”
茯苓不知道什么是京城大学。
想来是当世出名的“书院”,现在的时代,女子也能到书院上学了?
女子不仅能念书,还能工作,能做官,妇女能抵半边天……这个世界,果然和茯苓认识的大不一样。茯苓漫不经心听着,倒从老夏嘴里知道了不少时事。
老夏确实仗义,不仅替茯苓买车票,还请他吃饭。
茯苓已经有很多年吃过饭了,他也不需要吃饭,对他而言最美味的食物是人类的魂魄,是高僧的舍利之类的东西。
老夏请茯苓吃自己带的咸鸭蛋,火车上买的馒头就着咸鸭蛋喝粥,老夏说是享受。
油汪汪的咸鸭蛋口齿留香,也就老夏嘚瑟,真的是特别平民的食物,在87年,不仅工人能吃上,乡下贫农家里也能拿出的东西,真算不上高端。
不过茯苓还是领了情。
等火车哐当哐当到了京城站点,老夏这人在茯苓眼前都晃熟了。
火车站很挤,临下车前老夏给茯苓说了句良心话:
“大兄弟,人靠衣裳马靠鞍,在西北穿啥样都没事儿,到了京城咱得入乡随俗,要不到哪儿办事,别人都不搭理你……嫌咱是乡下来的呢!”
老夏是在给茯苓的穿戴提意见。
茯苓这人,连凡人都不看在眼中,何况是凡人的服饰风俗?
他穿着斗篷的确怪异,茯苓并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但不知是老夏一路上的热情感染了他,还是茯苓骨子里人性仍然上风。他竟有些在意自己的穿戴……这些人,穿得是列宁装?还有什么西服,怪模怪样的,远不如他生活的那时候大气端庄。
老夏知道茯苓“落难”,塞了些毛票在他手中,冲他挥挥手,自己顺着人潮挤出了车站。
茯苓在火车站四顾。
他盯着拥挤的人群,事实上视线是一片虚无,并不会将任何人看在眼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