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孤珍残篇(1 / 2)
听到易阿宝说有伯爷爷的墨宝,旁人赶忙求他拿出来看看。
“易兄,既然有的话,可否容我等一观?”“对啊阿宝,给我看看啊!”
“不给我们看看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吹牛呢?”
阿宝皱起了眉头。
“就是有些麻烦.”
本就已经被勾起了好奇的另外几人顿时连连催促恳求。
“有什么麻烦的啊?”“阿宝,是你说你伯爷爷书法造诣很高的。”
“是啊,伱把我们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明明有墨宝却不给我们看,这是何意啊?”
阿宝现在心中多少有些尴尬和忐忑,刚刚话说得太满了,其实伯爷爷的字他上一次看也已经几年前了。
万一要是朋友看了觉得字也就那样呢?
写得是漂亮,可万一比不过夫子呢?而且还染了一滩墨的,有些拿不出手
“阿宝,你不会真的是吹牛吧,现在不敢给我们看了?”
被连连恳求又被这句话一激,阿宝一咬牙还是点头了。
“行!看就看,你们在这等着,我去取来!”
“那太好了!”“快去快回啊!”
“等着!”
阿宝说着起身打开书房的门,出门后赶紧关门将寒风挡在外面。
书房内的几人这会又议论开了。
“你们说易兄是不是在吹牛啊?”“这,我看不太像啊,不过他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确实。”“唉,等会就知道了!”
“可是你们听过姓易的书法大家么?”“而且还是在世的.”
“好像.不曾听过吧。”
另一边,阿宝已经从书房出来,穿过院子到了另一侧的厢房,这会前院还在喝酒聊天,父亲也没有回房。
阿宝推开父母的房门,不用点灯也能找到房间角落的那个陈旧的老箱子,那是老宅未拆的时候就留下的,里面装着太爷爷的一些东西和伯爷爷留下的东西。
实话说这箱子里的东西,易保康和易勇安两代人基本都不会去动,也早就说过是留给阿宝的。
所以阿宝也不觉得自己拿来看看有什么不合适的,他打开箱子直接取了陈旧的漆红木盒,然后快步回了书房。
书房内的人正在聊着天,突然看到门被打开,阿宝抱着个漆红木盒回来,顿时全都凑了上来。
“拿来了?”“在里头?”
“当然在里头了,让开一些!”
阿宝说着走到书案前,将木盒放上去,一群人就盯着盒子看。
这盒子暗红色,漆面都掉了不少,但掉漆的地方也都包浆了,看着很有些年头。
而且见阿宝十分郑重其事的样子,边上即便是有些吊儿郎当的人也严肃起来,很像是面对夫子的考核。
阿宝掰开锁扣,小心地打开了木盒,里面存放的是两支旧笔,一方破损的老砚台,还有一张卷起来的纸张,明显有墨色痕迹。
阿宝小心翼翼将那张纸拿出来,然后放在书案上缓缓展开,纸面虽被墨水浸染了大半,但其余可见的文字却也展露在众人眼前
只是看到这一篇文章,包括阿宝在内的众人,心神便很快被文字所牵。
浮云轻摇,灵气逼人,铁划银钩,动若游龙
作为月州书院的学子,也算看过不少名家之作,院中夫子很多也喜欢书法,甚至要求学生临摹一些字帖,对书法自然是有一定鉴赏能力的。
可眼前的字却带给人一种特殊的震撼,哪怕是曾经见过很多次的易阿宝都不免心中震动,每一次看伯爷爷的字,都觉得和上一次不同,每一次都能被惊艳到!
“这,这是易兄你伯爷爷的字?”
“我,我怎么觉得这字,比书狂燕沁的真迹,还要好,是我错觉么.”
“只怕有此感觉的不只是你”“无以复加,无以复加!”
“但是好可惜啊,怎么就让墨给泼了啊!”“哎呀,痛心疾首啊!”
阿宝还没说什么,边上几人已经一顿捶胸顿足。
“好想看看全篇啊!”“如此墨宝在前,却不能一睹全貌,唉!”
“唉,为什么会染上这么多墨啊?”
阿宝自己也才从震撼之中回神,他对几个朋友的反应还是很满意的,听到此言不由回想当初。
“当年我小时候,伯爷爷在家中大堂内写字,快写完的时候,桌子腿断了,桌上的东西都掉了,墨就泼到了字上”
几人是围着纸张看了又看,惋惜之情和渴望之意都溢于言表。
“易兄,你伯爷爷,他人呢?”“是啊,你伯爷爷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啊?”
“回来的时候能不能帮我求一张墨宝啊?”“我也要!”
“还有我!”“易兄,我家有一个小妹,只比我小两岁,虽年纪不大却已经生得如花似玉,将来”
阿宝头都大了,赶忙摆手。
“别别别别,别说了!我哪能做得了伯爷爷的主啊,再说他都很多年没回来了”
“那上一次你伯爷爷出门再回来,是多久啊?”
有人这么一问,把阿宝弄得一时失语,好一会才硬着头皮回答。
“好像.是几十年吧.”
“啊?”“什么?”“几十年?”
旁人怀疑自己听错了,但阿宝面露苦笑,这确实是事实啊。
看到阿宝这样子,几个朋友也有些颓然,但也还抱着希望。
“易兄,老实说吧,你伯爷爷到底是谁?”“对,是何方神圣啊?”
“就凭这字,燕沁若是还活着并且看到了,绝不可能有脸狂妄到说出大庸三百年书法独钟他一人的话!”
“虽有些夸张,但我觉得张兄说得对!”
“同意!”“附议!”
“呃,阿宝,你就告诉我们呗,咱们什么关系,绝不会出去乱说的!”
“是啊,告诉我们呗!”
对于自己伯爷爷如此受到认可,阿宝既高兴又自豪,脸上也显出几分得意。
“伯爷爷倒是也没说过不准我告诉别人,我爷爷原名叫易翰林,后来才改的名字,而我伯爷爷一直都叫易书元!”
“易书元?”
一听“翰林”“书元”两个名字,几人就明白是哪两个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