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九十六章 见红(1 / 2)

加入书签

沈云绾跪了整整两个时辰,饶是她有从前打好的底子,仍是一阵头晕目眩。

而太后娘娘早在半个时辰前便撑不住了,旁边早就备好了辇车和御医,将晕倒的太后娘娘第一时间送回了坤仪宫。

尽管皇帝对太后的做法愤怒不已,但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还是母子之情,都不能放任太后出事。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沈云绾并不担心太后的处境。

云峥和方琦迟迟未到,一定是遇到了麻烦,这才是让沈云绾忧心忡忡的原因。

额上的汗珠成颗滴落,不慎进入了眼睛,咸涩的汗水让沈云绾那双波光流眄的明眸一阵刺疼。

她忍不住眨了眨眼睛。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脚步声,听得出这人很惊慌也很焦躁,仿佛发生了要命的事情。

甚至,他在经过沈云绾身边时,以沈云绾的耳力,甚至能听出他失序的心跳。

沈云绾忍着不断袭来的晕眩感,咬了一下自己的舌尖,意图让自己清醒一些。

沈云绾目送着那人的背影进入了大殿。

她收回视线,目光垂落,忽然发现地上多了一张纸条。

沈云绾放在裙摆旁的手指动了动,动作隐蔽地将纸条展开,看清上头的字迹后,瞳孔一缩,接着藏在了袖中。

也幸好那些宫人们距离她的位置并不算近,沈云绾的小动作才没有被这些人发现。

龙武卫周襄阳,沈云绾对此人没有任何了解。

今日负责在京城巡逻,维护秩序的

,本该是神武军。

周襄阳身为龙武卫统领,非要掺上一脚,说明他提前收到了消息,想要借此在陛

只是周襄阳没有料到,那些士子们的骨头这么硬,竟然悍不畏死!

沈云绾的眼底划过了一道幽芒。

她很清楚要怎么对付方琦和云峥这种人,这一类人最看重的就是清名,也必将为清名所累。

只是沈云绾没有猜到,这二人会这样狠,不惜以白骨铺路。既然如此,自己也不必对他们二人心慈手软了。

沈云绾这边还在苦苦支撑。

云峥和方琦带着上百位同僚和世子进入了太极殿外。

当他们看到跪在汉白玉石阶上的女子时,不约而同地大吃一惊。

只见那女子跪在炽热的阳光下,一身宫裙用流光锦裁制,泛着粼粼波光,女子鬓发如云,鬓边的一支凤钗镶嵌着各色名贵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然而事实上,比起女子的衣着打扮,所有人最先注意到的是女子挺直的背影,纤腰楚楚,仿佛不盈一握,却偏偏又有着柳枝的柔韧,修竹的秀挺!

仅仅一道背影,就让华美的衣饰都沦为了点缀,仿佛她便是光源所在,偏偏又因为看不清楚真容,如同隔着一层纱,给人如梦似幻之感。

这些人里不妨才高八斗之辈,大部分都能书善画,仅仅一个背影,便如那洛水之神、姑射仙子,可望不可即!

云峥是最先回神的。

概因他已经认出了这是属

于谁的背影。

明明自己跟她只有一面之缘,碍着身份地位,连细看都不敢,而且那次见面称不上愉快。

这位貌若天仙、清冷骄矜的太子妃仗着身份对自己和家族大加贬斥,言语中不乏羞辱。

而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却只含笑放任,无尽纵容。

可云峥偏偏记住了这道身影。

他垂下头,压下心头的异样,朗声道:“微臣监察御史云峥,求见陛下。”

有了云峥开口,在他身后,上百人齐声附和,声音如同波浪一般,朝着殿内席卷。

沈云绾相信,皇帝只要不聋,一定能够听得到。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缓缓走出了太极殿。

他没有看这群芝麻小官和国子监的士子们,而是将目光移到了沈云绾身上。

此刻,她雪白的双颊被炎热的日光蒸出了两抹红霞,愈发显得雪白肌肤剔透如瓷,而那张娇艳如花瓣的嘴唇却失去了血色,任谁都看出,太子妃现在是强弩之末。

皇帝忽然想到了远在边关的儿子,心里不由一哂。

沈氏若是出了意外,恐怕太子会立马回京跟自己拼命!

皇帝很久之前便意识到,自己养的不是儿子,而是一个狼崽子。

“太子妃,你可知罪?”

皇帝的声音不辨喜怒。

沈云绾心里清楚,这是皇帝给自己的台阶,若是自己识趣,此刻就应该跟皇帝磕头认错,灰溜溜地滚回太子府。

听到圣人这句“太子妃”,所有人方知跪着的竟然是太子妃

娘娘。

太子殿下领兵在外,太子妃娘娘又怀有身孕,众人都在擦测,太子妃娘娘犯了什么大错,才会让圣人当众罚跪!

出了这档子事,以后太子妃娘娘还如何在内外命妇的面前立足!

就在众人暗自思量之际,沈云绾抬起眼帘,一双明眸泛着凌凌清辉。

“父皇”

沈云绾跪的久了,嗓子更是冒火一般,刚一张口,哪怕刚说了两个字,便是一阵火辣辣的刺疼。

她咬破舌尖,借着鲜血的滋润,总算让嗓子不再这般沙哑了。

“太子殿下领兵在外,儿媳身为内宅妇人,无权插手国家大事。但安王是皇室宗亲,安王的事,既是国事也是家事。”

“虽然儿媳只见过安王数面,可也听说过不少安王的事迹,对安王的人品十分钦佩。”

“父皇圣明烛照,儿媳恳请父皇给安王一个上殿自辩的机会。”

除去最开始的沙哑,沈云绾的声音就像是清泉解冻、玉珠滚落,不疾不徐的语调暗藏孤高、清冷。

谁也想不到,太子妃娘娘一介女子,竟然有这样的勇气,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也要帮安王说话。

而且,安王从未支持过太子殿下。

因此太子妃娘娘此番只为公义!

这让前来叩阙的文人们佩服不已。

虽然沈家已经不复从前,可百年荣光还在,不愧是沈氏嫡女,单就这份风骨,便没有堕了祖上的门楣!

“太子妃,你这般急着为安王说话,难道安王此举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