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模型报告!(1 / 2)
“……人工智能的一大方向,是大数据智能。研究数据驱动与知识引导相结合的新方法,以自然语言理解和图像图形为核心的认知计算理论和方法、综合深度推理和创意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非完全信息下智能决策基础理论和框架、数据驱动的通用人工智能数学模型与理论等。”
“经过多年的演进,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是人工智能的新时!”
“特别是随着3G以及即将到来的4G技术的推广,移动互联网将席卷全球,融合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将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看着赵默交上来的报告,姚教授沉默了,脸上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神情。
尤其是报告最后的那番话,他更是看得怔怔出神,嘴上不禁喃喃念叨了起来:“大争之世,科技为先。强则强,弱则亡。在人工智能即将爆发的前夜,我们必须提前采取行动,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提前布局……以点带面,重塑千行百业,力争在2025年将我国提升为智造强国!”
他让赵默打报告,的确是认为赵默提出的“大模型理论”非常的有研究价值,是计算机领域从未有过的前沿理论。
但他万万没想到,赵默的这份报告不尽提交的快,而且写的非常的好,甚至出乎意料的有高度,让他有种看中央政策发展规划通知一样。
这份报告中,很多新奇的理论,很多词汇非常的陌生,看着他都要琢磨好一会才懂得。但看完这份报告之后,他仿佛看到了中国社会未来的前景,那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人工智能渗透到各个行业,大幅度提高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解放人们的身心。
“写得好!”
姚教授赞叹了一句,又觉得一句赞叹根本不足以表达这份报告的优秀,忍不住又连续赞叹了两句:“写得好!写得好呀!”
有新理念、有新技术、有新高度、有美好的展望,这份报告他相信任何人看了都非常的动心,迫不及待的会想方设法把这些变为现实。
尤其是这份报告是站在国家高度来写的,对于如何发展人工智能还处于混沌的世界各国来说,这都是一份难得的参考资料。
赵默见姚教授如此称赞,连忙问道:“现在报上去,要多久能批下来呀?”
姚教授听着这话,啼笑皆非道:“你呀你,刚夸你呢,你就说这些糊涂话,怎么能站着就要呢?放心吧,我会很快报上去的,但要审批的话至少得下半年了。”
赵默顿时失望不已:“不能特事特办吗?”
姚教授好奇道:“你很着急吗?”
赵默咳嗽一声,连忙摆手道:“我只是想快点把成果做出来,像天气预报、地震预报这些,早点做出来也是早点造福人民群众嘛。”
“你这样说倒也不错。”
姚教授笑了笑,随后便道:“我准备报科技部重大专项,会去催他们快点评审,但别抱太大希望。不过,等我协调好资源,我们就可以提前做工作了,也不必等专项正式下来。我相信,专项是一定可以下来的,这太重要了。”
“还能这样吗?那可太好了~”
赵默高兴的说道,这次的投入可是不小,如果能由国家拨款,相信做起来就没什么难度了。要是换私人或者企业来做,投资太大了。
要想发挥大模型真正的效果,不说别的,光是超级计算机的使用,就是个天文数字。
赵默原本是想自己来做这個的,但计算后就发现,目前不太现实,主要原因就是投入太高了,他现在的小身板根本不够看。
没有十数亿、甚至数十亿的资金,是不用想了,因为除了硬件投入,后续的训练投入也都是非常庞大的。
而除了钱之外,还需要大量的人手,高端的人才以及工具人。
回去之后,赵默便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主要是写报告,汲取未来的一些模型报道,将大模型的特点、性能写出来,供后续研发参考。
“……大模型,一个是要大,可以吸收海量的数据,数百亿乃至千亿;第二个是网络结构要强,要能够真正发挥模型的性能;第三是要有优秀的泛化能力,可以真正落地到各行各业的工作场景~”
写着这份报告,赵默也想了这次研究成果的未来。
第三点的泛化能力,他自己估摸着是很难达成,因为目前为止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没有到后来那么成熟,一些技术还未突破。除此之外,考虑到这还是以高校、事业单位为主体来做这项研究,严重缺乏将研究落地的能力。
想想后来那些高科技公司,很多高校、事业单位设立的公司最后都没落了,不少还被掏空成为了私企,反正就是各种问题。
反倒是一开始就是私企的某为成功杀出,登顶成为了中国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国内明星。
“算了,不想这些了。这次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能起到多大作用,就看造化了。也可以把某为拉进来。到时候这个研究课题能化作满天星,成为滋养中国人工智能崛起的养分,那也算是大功告成了吧。”
赵默很快便摇了摇头,没去想未来了,先做再说。
散做了满天星,那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另一边,姚教授在他回去之后,看着报告又出了一会神,然后就起身出了办公室。不过他没有去科技部找谁申报这个项目,而是先去找到了校长顾院士。
“这份报告你看下~”
顾院士办公室内,姚教授进去后直接就把报告递了过去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