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8章 稷下先生(1 / 2)

加入书签

什么夔?什么万妖林特使?什么副主管紫月?什么神兵?什么高品质能量石?

对于此时的罗峰来说,统统不在乎。

他身处这片地底一百多米的深处,周围是一片自己挖掘出的石洞。

在他周围,铺满了各种各样的竹简。

他正在翻阅先秦古典。

当然。

这是一项浩瀚复杂的工作,哪怕他现在境界很高,实力很强,精神能力异常强大,想要全部泛读,哪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没办法,先秦古典的著作,聚集了无数古代圣贤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读懂的。

罗峰已经统计出来了。

这部先秦古典,有竹简超过十万册,堆积成了一座小山,文字字数不可知。

他一边读,一边利用强大的精神力,将自己当成一台复印扫描机,强行复印在脑海中。

读不懂的,回去后,再慢慢去研读。

罗峰还记得,这一世的宇宙大文明,在一些特殊的星球上,也是有思想圣贤存在的。

实在读不懂其中的道理,可以带着这些著作,找人讨教。

万一,依旧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本前世先秦古典,也能带来一些价值嘛?

卖了。

绝对能刮起一股宇宙读书大浪潮。

先秦古典。

稷下学宫。

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极为陌生的,幸亏罗峰前世,比较喜欢文学,才会有记忆存留。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孟轲)、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环渊)、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儿说、鲁连子(鲁仲连)、驺子(驺奭)、荀子(荀况)等。

尤其是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

更为可贵的是,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

因此,稷下学宫是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

稷下学宫的学术博大精深,包含了当时各家各派的思想。就儒学而言,曾在稷下学宫中有影响的儒家学者,有孟子。《盐铁论·论儒》中记:

"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论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

千有余人。"

曾经有学者认为这段史料不可靠,孟子不是"稷下先生" ,但有不少学者不同意钱穆的观点。

不管孟子是不是稷下先生,可以确定的是,孟子长期居齐,他的思想颇受稷下学者的影响。

荀子,则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个大师。荀子曾三出三进于稷下,历时数十载,并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的工作,形成为有别于邹鲁儒学的学说。

正由于此,所以历代儒者才那样冷遇荀子,把他排除于儒家道统之外,甚至说他"才高学陋","不见圣贤"(程颐)。就连苏轼也说他"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 "(《荀卿论》)。

所谓"异说"即指荀子背离了孔孟儒学的真传而走入异端他途;所谓"高论"即指他融会礼法,创立自己的新学派。

关于稷下学宫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学术界认为稷下之学一开始就受到齐国统治者的支持和利用。这是因为齐国的田氏政权是取代姜氏而成立的新政权,它需要对其合理性进行辩护,以巩固统治地位。

折叠产生原因也很简单:

1、战国时期养士用士之风的自然发展。

2、齐国经济发展的结果。

3、齐威王文教政策开明的体现。

……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威王初年,是齐威王变法改革的产物。齐威王是田齐桓公的儿子,据《竹书纪年》推算,他于公元前356—公元前321年在位,共在位36年。

齐威王初即位时,喜好声

色,饮酒作乐,常常通宵达旦而不理朝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