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1章 忍气吞声周天子(1 / 2)

加入书签

公孙白越想越气,随后立即他亲自奋笔疾书,写了一封臭骂周天子的文章。

用词之恶毒,文笔之老练,当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随后他令人快马加鞭的将这篇文章送回秦国,又请秦国的墨院弟子通过最新鼓捣出来的印刷术迅速的刊印了数十万章这篇文章。

十几天之后,这篇文章的刊印版本出现在了秦寿的手中。

望着纸张上的涓涓小字,秦寿却是突然间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哎,孤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秦寿拍了拍自己脑袋之后,随即向着咸阳学宫下达了一个命令。

不久以后,从咸阳学宫之中推出了一种名为“大秦月刊”的杂志。

大秦月刊由七八张纸装订而成,除了封面之外,真正有内容的只有五六张的样子。

书册虽然不大,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是不少。

第一刊印的多是秦国时政,当然,上面还有公孙白痛骂周天子的文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宫之中的先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点评。

这种月刊的售价只有十文,完全是秦国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水平。

若是二十多年以前,秦国就算是搞出了月刊,秦国的百姓也没有多少人会买。

因为那个时候的秦人识字率并不高,就算是有钱能够消费,也没有能力读懂月刊上的内容。

然而如今的秦国却是已经进行了普世教育,虽然还不能够保证秦国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识字。

但若是论识字人数的话,秦国识字人数的数量是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也正是因为这么多的识字人数,秦国方才能够推出月刊。

公孙白在秦国待了太久了,以至于他都渐渐的忘记了列国治下的百姓与秦人可是大有不同。

他印了数十万张“传单”,请人快马加鞭的送到了洛邑。

而后他又命令随行的护卫与他一起到大街之上四处抛洒这些传单。

周国的士大夫心急火燎的将一张传单递交到了周天子的面前,周天子看清了纸张上的内容之后,先是勃然大怒道:“秦人安敢如此欺我大周?”

但是他在愤怒了片刻之后,紧接着又冷笑一声说道:“秦人以为造谣便能动摇孤王治下的百姓,可笑,可笑至极。

大周在孤王的治理下国泰民安,人人克己守礼,又怎么会被些许流言蜚语所影响?

哼,纸张昂贵,秦人如此铺张浪费,想要愚弄百姓,当真是可笑至极。”

群臣闻言之后都是不知所以,皆是满脸疑惑,却并没有人主动开口发问。

周天子将大袖一挥,满脸自信的说道:“秦人耗费钱财向百姓分发这些,这些东西,意图愚弄我大周百姓。

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件事,那便是我大周的百姓都看不懂这上面的文字。”

周天子丝毫也没有因为本国百姓文盲众多而感到羞愧,反倒是为此而沾沾自喜。

周国群臣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同样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竟读书识字的愚民多了,愚民之中的人才也就会变多。

按照周天子这不信公卿信游士的性格,他们或许还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纸张在秦之外的国家都是稀罕物,尤其是在楚国获得了唯一“代理”权之后,纸张在列国的价格比起以往还要高出数倍不止。

普通百姓虽然没有见过这些东西,但是他们却也晓得纸张的珍贵。

虽然他们看不懂纸上印刷的文字,但他们还是将这些纸张收藏了起来。

“哎,你也有这种纸吗?”

“你难道也有?”

“听说是秦人分发给咱们的,只要是在洛邑的百姓都能够去领。”

“…”

“这纸是什么你都不知道!这纸可是稀罕物,他就像是大夫们用的简一样,都可以用来书信。

你看,这上面的就是字…”

“字?这就是字?可是,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你认识吗?”

“我不认识!难道你认识?”

“我也不认识!正经儿谁识字呀!地里的农活都忙不过来呢…”

“我觉得你说得不对,若是识字没用,那些士大夫们怎么会天天读书习字?”

“嗨,你也知道这是士大夫们才干的事儿吗?

咱们是农人,老老实实的种地不好吗?干啥要识字?

识字了地里就能多长一些庄稼,还是,能够少交几石赋税?”

周人都在议论纷纷,议论的都是秦人分发的传单。

公孙白耗费心力发出去的传单,最终却没能够起到他想要的作用。

在经过一番探听之后,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这让他有些哭笑不得,但他还是没有轻言放弃,而是派人前往咸阳请来了小说家的弟子。

小说家是老秦王力排众议扶持的一个流派,他们的创始人刚刚在秦国过上了几年的好日子,结果便脑疾发作突然死亡。

因为创始人的死亡,小说家差点在秦国乃至于整个天下绝迹。

但是不久之后,在秦王的支持下,一部分擅长构思故事的读书人开始他们的创作之路。

一本本小说成型,被编撰成册,随后被传播到了秦国的各处。

那些原本不读书的孩子,却是非常的喜欢这些小说,并且从小说的人物故事中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再后来,考虑到秦国之外的国家文化普及率太低,秦王精心挑选出来的那些“小说故事”恐怕很难普及。

于是,小说家多了一个名为“说书人”的分支职业。

这些人并不擅长创作,但是他们却有惊人的口才,以及对观众情绪的把控与调动能力。

在老秦王的暗中授意下,一些说书人已经抵达了天下各国。

南方的楚国最爱听风花雪月,北方的燕国最喜武侠传奇。

商周与越国则都喜欢听一些所谓的“上古密闻”。

眼看着自己发传单的方法行不通,于是公孙白再次改变策略,召来了几名小说家弟子,连夜“编写”了一些诸如《我与太后不得不说的秘密》之类的风月小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